【自然无界】
武汉天地的社区精神
过去的20年,武汉天地逐渐成长为武汉的城市目的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成就了瑞安与城市生息与共的社区典范。瑞安房地产·武汉天地城市展厅坐落在武汉天地最后一块住宅用地北侧,同时也是武汉天地北区绿轴的节点。
▲ 瑞安&武汉二十载
▲ 绿轴结构和展厅落位
场地呈狭长矩形,面积约3300平方米。作为武汉天地二十周年的起点,展厅需要向城市传递瑞安精神,并与城市绿轴形成良好的融合关系。经过与业主多轮的沟通,展厅体量从最初规划的1300平方米,缩减到了650平方米。
如何在绿轴节点的方寸之间,巧妙传递武汉瑞安的社区精神,打造一片高层人居环境之中的喘息之地?是设计主要面临的课题。
【设计策略】
城市山丘,无相自然
▲ 设计理念手稿
高密度城市中心、繁忙的街道、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更加渴望自然。如果将高层住宅与山丘、森林结合,依托这样的空间氛围,让人更加贴近自然带来健康生活方式,建构紧密的邻里关系。
消隐建筑,融入自然,是设计的核心策略。一组低调谦逊的小建筑向城市展现出友好、自然、开放的姿态。城市展厅整体退至场地内侧,通过起伏的地形和葱郁的绿树与城市交接。狭长的场地设置三个出入口,流线灵活自然,仿佛不经意间走进一座街边公园,树木山石后隐约透出朴实简洁的小房子。
▲ 隐匿在自然中的建筑
【流动空间】
从场地到展厅,通透流畅的呼吸感
场地流线自然松弛,自然元素包裹着建筑。依据地势高差打造出层层山丘、绵峦叠起的视觉效果,提取自地形走向的弧形动线,引导来访者放慢脚步,从城市步入自然;休息洽谈区的对景是一片静谧的绿丘观赏区,从室内通透的视窗向外望,是一幅展开的自然画卷;预留样板房区域整体进行了下沉式的处理,结合山丘型的景观处理,让样板房整体消隐在了自然绿化当中。
建筑主体东侧是向城市开放的展厅,西侧是洽谈、样板房售楼参观功能。建筑中心的接待区,将公共和半私密的功紧密连接在一起。
流动,是展厅空间最显著的特质。平面设计从巴塞罗那德国馆获得启发,无柱且联通的室内空间,可以承载更多功能上的可能性,同时兼顾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将承重构件隐藏在片墙之中,配合极简的流线安排、景观元素的整体处理,获得通透流畅的空间体验。
▲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德国馆早期手稿
▲ 室内外流线和空间处理
接待区四水归堂的半室外空间,创造了入口区域的流动空间,降低建筑能耗,表达建筑和自然的对话。自然天光、雨水随时间、气候变化洒落而下,带来富有东方文化气息的空间感受。
▲ 入口接待区灰空间
【看与被看的空间对话】
景观的质感背景,室内的自然视窗
空间的渗透与对话,是设计的另一关键词。建筑、景观、室内乃至策展过程全程紧密交织,相互渗透嵌套,共创丰富的场景。建筑作为空间的架构和基底,为景观提供质感背景,为室内场景开启自然视窗。
展厅空间临街角而置,转角的无肋幕墙橱窗,增强了空间可视性,也让室内空间和自然之间形成对话。室内展陈内容形成一幅展开的“城市橱窗”,将自然掩映进来。
▲ 从室外看无柱转角空间
▲ 从室内看全景画卷
▲ 建筑空间的错落穿插
▲ 空间的渗透和对话
西侧的休息洽谈空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销售空间,而是更注重营造松弛感的社区文化。室内没有浓重刻意的装饰,也并未设置沙盘,只有轻松惬意的谈话、观景氛围。
片墙定义出洽谈空间的领域感,形成空间和景观的对话关系。极窄框重型折叠门可完全开敞,消融景观和室内的界限,让室外的静谧绿丘近在咫尺。
▲ 休息洽谈区立面
▲ 室内外空间渗透
【材质和空间细节】
与自然相伴
建筑材料质感各异,且注重与自然元素的相互渗透。接待区自然石材粗糙的表面与光面石材、古铜金属的对比,传达自然山丘与现代都市融合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体被植物攀爬共生,坚硬的质感被自然柔化;“瑞安橙”色的陶砖错位搭接,形成流动的镂空砖墙,表达武汉天地社区历史文化的传承。
▲ 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细节
▲ 接待处不同色彩、质感的建筑材质
展厅空间的镜面不锈钢立面形成悬浮框景,犹如一扇穿越时间、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窗口。室内外对话关系,在此形成特有的空间体验。
▲ 展厅不锈钢立面悬浮视窗
洽谈区陶棍的吊顶空间,部分做镂空处理,在阳光洒落时,让自然的馈赠渗透进室内。
▲ 洽谈区立面空间细节
项目档案
建筑设计 PTA上海柏涛
设计团队 柏尚创作中心&柏尚设计一组
景观设计 上海澜道佑澜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 MH设计
展陈设计 乐山乐水情境体验设计
项目地点 中国·湖北·武汉
开发企业 武汉瑞安天地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 日野摄影
更新日期:2025-09-08 16:13:06
非常感谢 PTA上海柏涛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