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总图入手的设计
本项目是从城市区域入手,从总图来入手的设计;场地处于东湖港(人工渠)和沙湖港(人工渠)两条河道夹住的城市带状公园中间——这个带状公园连接了长江和东湖,区域内有高铁武汉站、武钢等;原场地周围片区是一片旧的厂区和城中村,近年更新为高密度的住区;海绵带状公园因两条明渠相夹而生。
建筑场地处于团结大道的南北两侧,北侧为公园的游客中心主建筑,南侧为研学中心的教学区、宿舍区和办公楼,以及户外活动场地;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立足于海绵公园的海绵研学综合体。
▲原地块航拍
在场地东侧河道上有一座明代古石桥:北洋古桥;从北洋古桥这个现场地标出发,“桥与连接”成为方案中反复强化的概念。最开始的概念,南北地块的连接是通过一个跨街弧线天桥来实现的。天桥的坡度很缓,可以延续公园南北地块绿道骑行的需求。同时,这个天桥给南北地块的建筑体量建立起构图上的联系。
▲北洋古桥
▲原地块航拍
▲设计思考模型
南北地块的功能的不同,带来体块形态的不同。北侧游客中心面积需求不大,可它需要一个与面积不符的巨大体量来为这个公园“镇场子”;思考再三给与它一个结合地形的非标准四边形,为了减少建筑面积挖掉了中间的体块,形成一个内向的圆形广场。它的负空间形态反而成为了这个建筑最具辨识度的一面。
南侧的研学中心则被分为三个体块,分别是教学区、宿舍区和办公区;教学区方正,来呼应北侧道路和游客中心建筑,宿舍区弧线灵动,来呼应东侧河道,并对河道古桥做出退让;而办公区独栋小楼的方正布局,恰好给与弧线一个句号,并呼应了游客中心和教学区的方正形态,算是空间形态上的“call back”。
三部分体量结合跨街天桥,在公园底图中形成优美而顺畅的图底关系;最后出于各种原因,跨街天桥目前没有建设,但不妨碍南北体量的完整性。
道路北侧地块整体地势较高;南侧地块基本平坦,地块面向东侧河道地势较低,面向南侧为堆土形成的丘陵山包。我们结合地形高差,将临古桥的宿舍部分建筑一层标高降到刚好高于河道洪水位的位置,这个标高和教学部分的地下室标高相同。因此两层的宿舍区在园区主干道路标高上就只显示出一层的体量——这个弧形长度最长的建筑,显示出一种对古桥让位的低姿态。
2. 逐轮优化的设计原型
教学部分,是一个8400柱网的10X10的正方形网格,匀质的网格叠加了三层,再通过抽取局部单元盒子,形成负空间内院和露台。内院和露台院的出现,保证了每个实体空间的采光通风和内向景观,也产生了空间之间的断裂,再通过楼梯和栈桥进行各空间的连接。我们刻意的将屋顶设计成不同的、错动的标高系统,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屋顶花园游走关系。也提供了游走过程中,看与被看的关系。
多义的栈桥,又一次回到项目最开始“桥”的构思出发点——这些连接不同方向和标高的楼梯和栈桥——灵感来自于画家埃舍尔的画作《无尽的楼梯》,我思考《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学校到处移动的楼梯的灵感也应该是来自埃舍尔的这个画作。
这个项目并不是第一次来实践网格单元“叠加再减去”的母题;它的原型来自于2017年UAO一个小型美术馆项目,规模稍小,采用了9X9M的网格单元体,在“立方体单元重复+减去体块得到负空间的手法“之基本逻辑之外,再设想在屋顶另外外架一个环形高架步道,从而将所有不同标高的屋顶花园给联系和统一起来。相邻立方体之间的关系,是共享立方体角部之间的柱子开始的,共享的柱子会让相邻体块之间有一个微妙的错动。
当年这个项目并没有实现,后续这种逻辑又多次出现在AYD WHITE BOX 、光谷创新天地临展中心等项目上,或者建成或者没建成,但这个逻辑被一直延续了下来。
3. 景+观的建筑
这个项目的主要理念,契合我们最近在深圳方站举办的九年作品总结展的主题:“UAO野生的设计展——景观的建筑”——意思是从景观概念出发的建筑,尊重场地和自然,从地形、地理条件出发而设计的建筑。它强调了建筑和人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拥有景观思维的建筑,如同古代中国文人画,山水才是永远的主角,建筑只是配景——尊重自然,自然景观是大于建筑而存在的。
▲总平面图
▲A组团一层平面图
▲A组团负一层平面图
▲BC组团二层平面图
▲BC组团一层平面图
▲BC组团负一层平面图
▲B组团剖面图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武汉海绵公园研学+游客中心
项目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团结大道
设计时间:2017年1月-2020年7月
建成时间:2023年4月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40385.88㎡(地上面积:18788.7,㎡,地下面积:21597.18㎡)
主创设计师:李涛
团 队:黄名朝、李龙、孔繁一、龙可成
施工图设计单位: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设计分公司)
景观设计: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玻璃幕墙、石材、清水混凝土、陶砖、金属铝单板、金属板
摄 影:此间建筑摄影-赵奕龙
更新日期:2023-10-08 15:14:49
非常感谢 UAO瑞拓设计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