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当下中国乡村振兴的核心策略,便是依托城市的反哺效应,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活力,进而带动资金、产业、文化的进入,有效促进乡村人口的回流和外来人口的定居。
其中,文化项目入驻乡村成为了一种全新尝试。中国著名的文艺团体——龙马社在深圳坪山长守村建立戏剧公社,形成常态的乡村艺术表演基地,从事戏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为配合戏剧公社的进驻,朱小地建筑师受邀承担了长守村统筹规划及重点范围的设计工作。
▽龙马社长守村戏剧公社剧场开幕大戏《我爱桃花》
二、走进长守村
长守村坐落于深圳东北部坪山丘陵之中,演出的地点确定在长守村内原有的传统客家民居——江氏围屋。该围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背靠山体,面对水塘,是广东民居的典型布局。如今,围屋部分建筑仍保持着往昔的完整风貌,另一部分遭到了拆毁。(图2)
▽江氏围屋与水塘鸟瞰 Aerial view of Jiang's Hakka Houses and the pond in front
从空中观察长守村的空间格局,可以发现长守村还保留者农耕文明的形态——各家各户的房屋自成体系,道路系统相对狭窄,缺乏必要的空地和相应的公共空间。村口、街巷、水塘等本身也很局促,再加上几十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如今已失去了往日凝聚人气的魅力。
围屋前面的水塘,现已租赁给私人作为鱼塘使用,原本的岸线被石头和混凝土所取代,为了防止人员或者车辆的不慎落水,水塘周围还安装了不锈钢栏杆,彻底改变了水塘的原貌和在村落中的地位。这些变化与乡村质朴的基调格格不入,构成了一种不可逆的景观破坏,无形中加剧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割裂感,让人变得更加疏离与麻木。
▽水塘现状
龙马社的戏剧演出一定会对长守村、坪山乃至深圳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聚集效应,成为重磅文化事件,激发起人们观演戏剧,参与乡村文化生活的热情。然而,演出的常态化将带来游客数量的激增,对长守村原本有限的公共空间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容纳庞大的游客群体,避免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的潜在冲突,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南方丘陵地区的水塘在传统村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承载着村民的取水、洗衣、防火等功能,同时兼具景观和风水寓意,是村落中重要的的公共空间与情感纽带。现在,日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水塘逐渐失去原有的功能,沦为孤立的“鱼池”,其生硬的边界更是阻拦了视线的延伸和亲水的可能,也就无法形成公共性和各种交往活动的发生。
简单的恢复水塘原来的岸线,既不可行也缺乏现实意义。而拆除水塘边的栏杆,又会影响到村民和游客的安全。同时,随着外来游客和观众的增多,他们来此不仅是为了观赏戏剧,更渴望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体验并融入乡村生活。
2023年8月,朱小地和他的团队来到围屋所在地,在对围屋前的水塘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提升的方案,并得到了坪山市政府和龙马社的高度认可。
三、 “软广场”的诞生
朱小地提出了在水塘上构建一张巨大的绳网编织结构的设想,这个装置是平的,与周边道路之间的完美衔接,如同扩展出一片新的广场,成为村落新的公共空间。绳网材料具有极低的延展性和高达90KN的破断拉力,可以承载人们在上面自由行走、驻足、或坐或躺。这样的设计不仅创新了公共空间的营建方式,也为村民与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独特享受。于是,这个建筑装置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软广场”
尽管绳网绝对安全,但其特有的网格构造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努力保持平衡,以免不慎触发蝴蝶效应般的晃动,这反而创造了一种新奇的感觉。因为绳网的特性,他人的每一步走动都能被清晰传导过来,反之亦然,这种体验便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动方式,将原本被动的感知转化为了主动的参与。在人们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开始尽情释放天性。一根根绳子,不仅编织成了一张覆盖水塘的网,更将网上的人们紧密相连,共同编织着在长守村的欢乐与回忆。(图5、图6、图7)
▽绳网装置效果图 Rope net installation rendering
▽绳网装置效果图 Rope net installation rendering
▽绳网装置夜景效果图
“软广场”让人暂时忘却了自己的身份,模糊了彼此间的界限,无论是城里人还是本地人,都能在这绳网上找到归属感,投入乡村的怀抱。此刻,人们感受到的是平等与愉悦,并用亲切的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们在绳网之上,既能悠然仰望浩瀚的天空,又能惬意俯瞰水塘,观赏水中嬉戏的鱼儿和绽放的莲花。傍晚,人们可在此静候明月缓缓升起,倒映在宁静的水面之上。
为了优化绳网结构设计并降低造价,在水塘中设计了7处圆形的混凝土支撑结构,这些结构有效缩短了绳网的跨度。同时为平衡水塘边墙受到的绳网水平拉力,在7个混凝土支撑结构处向周边伸出多条钢结构支撑。(图8、图9、图10、图11)
▽绳网结构的多方案比较
▽施工中的“软广场”
绳网相邻两根绳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120mm,这一设定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绳网上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在绳网的下方,又铺设了一张由更加纤细的材料编织的绳网,以防物品坠落。此外,绳网层上还设置了两个可以开启的出入口,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当然,绳网的存在并未消解水塘原有的功能,仍然作为村落水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绳网材料的直径和间距
▽绳网装置边界
▽绳网装置环形支撑
▽水塘中再次绽放的莲花
四、总结
公共空间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也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封闭系统,而是开放包容、持续被发掘与拓展的,一个鲜活的、不断生长的有机体。“软广场”建筑装置不仅承载着乡村生活的日常,融合旅游与娱乐的多元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连接彼此、寄托情感的重要场所。证明了空间的意义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时空里,与特定的人群产生共鸣,不仅具有功能属性更具有文化和社会属性。(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
▽鸟瞰“软广场”
▽“软广场”
▽“软广场”夜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坪山长守村“软广场”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江岭社区长守村
建成时间:2024年7月8日
用地面积:1463平方米
项目面积:1463平方米
业主:深圳市坪山区建筑工务署
设计单位: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朱小地
设计团队: 马天罡、肖如一
结构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白光波、段世昌、高志军、王毅、崔建华、朱忠义
灯光设计: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胡芳、马赞堡
摄影:张超
更新日期:2024-08-19 16:06:29
非常感谢 朱小地工作室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