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引自白居易《养竹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都对竹情有独钟,多以其喻君子,常引于庭园居所造景,久之沉淀出一种独特的材质文化。无锡阳山田园大讲堂,就是一个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的设计作品。
项目位置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是中国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的重要城市无锡近郊的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作为综合体内的标志建筑,田园大讲堂伫立于综合体园区的中心位置,融于田园,在其中持续生长。
建筑占地面积1618平米,由室内会场、室外休闲区和延伸绿化景观三部分组成。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片竹林,建筑师邹迎晞尊重场域基底,希望透过原生态材料建立讲堂与周边环境的对话,将对这个建筑本身的定义“田园宣言发声地”通过建筑本身表达、深化。
结构
建筑整体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形状,建筑体在视角上展开,使大讲堂拥有一个室内外融和的灰空间而非成为园区内的视觉阻碍物。与此同时,建筑用地轮廓响应三角形的斜边,上下以竹子连接,形成交叉的双曲面造型,旨在贯通视线,形成一个通透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场域感。这样,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大讲堂都有其造型特征,但又不会显得喧闹夸张。
材质
“轻”,是大讲堂其中一个鲜明性格——材料轻质,结构轻盈。一方面,建筑以钢结构为骨架,上面的拱元素使屋顶更为通透,与天空实现“通融”。同时加入阳光板,将自然光线引进室内,并利用鱼肚梁结构解决了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以竹子作为围护体系,竖向支撑排列既富有一种序列美,又相当于钢索对上方结构产生反向拉力,最终达到一种矛盾抵消的结构平衡。
选材理念
整个项目以“通融”为理念,解读景观、人与建筑、人与环境、材料与景观通融的方式与意义。竹子虽然丛生,但并不影响空气流通和光线穿透,而竹子之间的孔隙以及本身的纤细,产生的就是“通”和“融”,从而使被田园风光环绕的开放性空间得以创造。无疑,竹子就是场域周边最佳的对话角色。既带来安全感,又不会约束视觉,同时赋予大讲堂一种独特的气场,使其仿佛是从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自然而不突兀。
可持续/环保
换个角度,竹子贯穿项目始终,本质上这就是一座竹子的生态建筑。竹子空心的特点被巧妙利用,形成空中风铃一样悬挂的竹灯具;竹子与木板组合构成吧台的延展面;竹子与麦秸板结合应用于建筑外立面……建筑师通过转化重译,将竹子这种本地材料转变为可持续建筑的表达语言,搭建田园里的精神堡垒。
事实上,项目中使用的竹子是经过了前期处理,包括烤干取直、刷漆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另外大讲堂地面采用的是回收地砖,建筑师认为可再生就是尊重自然,对未来负责,建筑“随时间推移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始终能被接受”。
“只有在空的地方产生装填的内容才对建筑产生了最终的解释,相当于用自然材料、用空的空间解读实空间,所有的实都是为空服务的。”当设计师有无相生的设计哲学观与田园哲学观碰撞融合,田园大讲堂是空间维度城乡互动的新尝试,也是时间维度可持续建筑的新探索。
项目图纸:
项目名称:无锡阳山田园大讲堂
主持建筑师:邹迎晞
项目设计:袈蓝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刘建生、谢阳
委托方: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新型城镇化·田园综合体建筑配套
占地面积:1618㎡
设计时间:2014年9月
项目坐标:江苏/无锡阳山
建筑面积:800㎡
项目状态:2014年12月建成
施工方:华诚博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师:本末堂/彦铭(BenMo studio / YanMing)
更新日期:2020-04-24 17:22:08
非常感谢 袈蓝建筑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