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东莞凤岗官井头水库边三角绿地中,基地向南面向深圳,向北则是面向面积为12.65平方公里南门山森林公园。城市的繁忙与自然的静谧在这个三角绿地中得到衔接,展现出基地的双面特性。设计师接到该委托后,通过在此设计一个公园与书屋去回应场地,重新建立自然景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干净的几何形态以及丰富的灰空间营造了建筑“简洁的丰富”的特点,体现了建筑的双面属性。通过诗意的空间,让建筑在气氛中融入了自然;用克制的手法,让抽象简明的形体呼应着自然的诗意。
不要去寻找一片湖,它从来都在你心里
“有些人无穷无尽的忧患焦虑,成了一种几乎医治不好的疾病。”所以他们总在寻一方栖息地,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城市的海洋中随波逐流的我们渴望宁静
从场地进入,眼前是干净的白色景墙,配合着棵棵绿松,将沿途所见过的自然山水掩藏起来。沿着景墙,倏尔可看远处,久违了平静宽远的湖面与连绵起伏的绿意开始登上公园的舞台,成为最安静秀丽的背景;
近处一顶顶的白色帐篷点在大片草坪中,野性的石板坐凳围合出自然的户外剧场,闲适惬意。远近场景相互交织,如同横向幕布上一个个分镜,城市,人和自然就这样在剧场中上映着人生百态。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与湖泊的邂逅也是我们与自己的相见
建筑以大片实墙的姿态沉默伫立于剧场一侧,而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是湖面最长的方向建筑则完全透明开放。
两层横向为主的体量被深远宽广的挑檐一分为二,光线区分上下体块形成了明暗对比,简单的几何形体却含着丰富的层次,这是设计师和自然共同做的设计。
右侧插入了恰到好处的竖直体量,打破了纯粹平直的线条,如湖面上起伏的山,海面上伫立的岛屿,为苍茫空旷的水平线增加了视觉的锚点,显得整个建筑更加均衡沉静。
建筑右侧前穿插了两道片墙引导人们向建筑的入口走去,挑檐之下的阴影自然而然的限定了一方空间。
步入此中,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剧场强烈的热闹已在身后,更衬的建筑同自然一般安静。简单一个挑檐便完成了空间的转换,过度了从草坪剧场的热烈到宁静,暗示了每个人从外向内,从相处到独处的转换。
然而越是简单的形体关系则越要重视细节的设计方可营造出高级的氛围感。
黑白颜色的碰撞似绘画中的勾边让建筑的形体更加挺阔有型,略显粗粝的涂料与光滑的铝材之间形成材质对比,让两个普通的材料碰撞出高级的质感。
匀质的分缝增添其细节,再没有多余的手法和装饰,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了自然。通过光线的四时轮转和松树的影影绰绰形成了四时风景,展示给每个来到这寻找湖泊的人。
知停,从来都不算晚
所以每个寻找湖泊的人都会于檐下沿着长墙向湖走去。从实到虚的界面中插入了竖向条窗作为画面的分割线。克制和冷静的建筑手法中增添了一些趣味和变化。
最终当人们在走到长廊的尽头,带来的任何情绪一入湖泊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宽广的湖泊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微风是他的思想。
建筑沿着湖的界面是大片通透的落地玻璃,最大限度的展示山与湖泊的美。出挑深远的檐口形成建筑和自然之间的灰空间,
暧昧的空间包裹着人们所有复杂的情绪,人们坐于檐下则可以在每一个清晨虔诚地向阳光膜拜,在暖意融融的午后沉思静想,在清凉的黄昏看山与湖,看朝与夕,看城市灯火,看一室微黄。若是此时天空中有一轮弦月,必然也是会倒映在在人们脚边,任晚风轻轻将它轻轻荡漾。这湖泊边的知停书屋大抵就是人们心中瓦尔登湖旁的小屋了吧。
知停之后方得平静。
通过纯粹的几何形体交错成为自然中富有趣味的点缀,形成的大量灰空间则带给人于建筑和自然之间不断转换的独特体验。
纯粹亦是设计师精心为自然美景设计的画框,引导人们看到自然不同的风韵。
"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诗意的建筑从来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被自然发现的,只是借助了设计师的手,将风月与夕阳被包裹进建筑之中,万千的变化便也随之而来。
建筑中的体验变成了空间的诗,以一种非静止的画面,像生命一样不断变化成长着,用美好来治愈人生的渺小。
项目信息
设计完成时间:2022年
建设完成时间:2023年
建筑方案设计团队: 罗启闻,包晋晋,骆铭树,郭洁,郑墨,林钰桢
景观设计: A&N尚源景观
建筑设计:AAI·里未工作室
摄影师:曾江河,包晋晋
业主: 万科
更新日期:2023-04-24 15:16:00
非常感谢 AAI·里未工作室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