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块石材回归仓库时
我们完成的不仅是一次展览
更是对设计伦理的一次定义
真正的策展逻辑闭环
应贯穿从材料选择到空间叙事
再到废料处理的全生命周期
去年受邀参加于新加坡举行的WAF世界建筑节,这座花园城市的展会现场颠覆了我对传统会展的认知——所有展馆均采用模块化气膜结构,可循环使用率达100%;建筑废料回收系统贯穿全程,七天展会期间未产生任何不可降解垃圾。
我深切感受到:
可持续设计不是选择题,
而是当代展陈空间的必答题。
反观国内建材展会生态,数字触目惊心:
某权威机构调研显示,仅北上广三地会展中心年均产生建筑垃圾达18万吨,相当于50栋30层高楼拆除量。
今年共生形态受邀参与"厦门国际人居空间设计展"策展,成为我们践行的可持续理念的"共生"实验场。在这方53平米的微型展厅里,团队构建了完整的资源闭环系统:
1.材料再生体系:选用榫卯木构与可降解杜邦纸搭建主体结构,所有石材展品均可封装回收,实现零损耗拆装;
2.废料价值重构:将石材切割边角料打磨成"星石"系列文创夜灯,提升废材转化率;
3.生态叙事语言:以"消失的森林"为主题,通过光影装置演绎"只此青绿"这款天然石材的自然肌理,唤醒观众对矿产资源的珍视。
再生
材料再生体系
榫卯木构与可降解
材料零损耗应用
为了直观的展现本届展会的涌动组的主题,我们运用了动态,营造出充满活力和能量的空间氛围。 首创"快递式展厅":500+预制构件现场拼装,展会结束即"拆快递"回收。通过将可降解杜邦纸融入展厅的构建材料中,我们不仅实现了展厅的快速搭建与拆卸,还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然而,设计的意义不应止步于视觉的震撼,更应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设计如何平衡美学与环保?如何通过互动体验让观众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重构
废料价值重构
石材边角料变身
"星石"文创夜灯
在石材的运用上,我们赋予了它新的设计语言和功能。除了传统的石材大板展示,还创新性地制作了石材小夜灯等衍生品,并设计了一个类似古代“编钟”的石材构造物,结合音响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连接与对话,而非单纯的创新或传承。石材的坚硬与设计的灵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在设计中交织。当石材的自然纹理与现代工艺相遇,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它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这些思考不仅贯穿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中,也为我们未来的设计探索提供了方向。
消失
生态叙事语言
"消失的森林"主题下
的矿产资源珍视唤醒
在互动体验方面,展厅中间设置了一个艺术装置“消失的矿山”,由石材小夜灯堆成。观众可以像“淘金者”一样拿取小夜灯,随着小夜灯的减少,“矿山”逐渐消失,引发观众对自然环境资源思考。
这是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每位观众都是“环境修复者”。通过创新的设计语言和互动体验,让观众在欣赏石材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在诉说着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每一次互动体验,都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
——
诚然,每一次设计活动都无法做到绝对环保,甚至人类的任何活动本身就不环保,但设计师依然可以凭借他们的热忱、理性和责任心去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共生",正如展厅主材"只此青绿"的自然纹理所昭示的:每个设计决策都在书写人与自然的契约。
一并感谢品杭奢石、铂刻照明、领路营销和所有参与的同事们。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2025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H1石材展厅
设计单位:广州共生形态设计
设计总监:彭征
主案设计:梁景山
设计团队:周子楠 李永华 朱国光
项目业主:泉州品杭石业有限公司
策展单位: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
照明单位:铂刻照明
项目地点:福建 厦门
项目面积:53m²
设计时间:2024.10
竣工时间:2025.03
项目摄影:共生形态品牌部 陈嘉献
主要材料:只此青绿大理石 榫卯木方 杜邦纸
更新日期:2025-04-02 14:56:30
非常感谢 共生形态 带来的精彩项目, 查阅更多